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真人-官方平台|中国人都喜欢被罚吗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3:13    次浏览

珠江瞭望◎椿桦本报评论员于2013年9月颁布的《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》规定,对违规公厕管理者和使用者予以处罚。但是,近日有报道称,该办法颁布一年半,一张罚单都未开。该办法中“在便器外便溺罚100元”的规定曾被广大网民热议为“尿歪罚一百”。相关话题之所以再度引发关注,完全是因为“一张罚单都未开”。许多网民都认为,“尿歪罚一百”这个规定已彻底沦为一纸空文,有人甚至认为,实践证明当初出台相关规定的的确确是不明智的,是拍脑袋的决策。尽管我也认为,“一张罚单都未开”确实有可能是因为相关规定的执行力不济,但是我想问:为什么一定要开罚单?难道罚得多,才能证明立法的成功?“零罚单”难道不是人人讲文明守秩序的结果?当然,人们不会相信“零罚单”是因为市民素质高,这方面我们还不够自信。于是许多人都相信,只有罚款才能纠正不文明的行为,同时也只有执罚动真格,才能让法律制度落到实处。现实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,在公众场合不守规则,随地扔垃圾、随意插队、公然抽烟,但是如果执法人员罚他一下,他们就老实了。这难免给人一种错觉:难道咱们中国人都喜欢被罚?各地在控烟立法中,普遍都规定要罚款,人们当即就认为,可操作性不强,罚款或成空文;有城市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,人们很快就发现,执法部门人手不够,处罚将无法到位;有城市提高随地吐痰罚款额度,人们同样发现,没办法执行……结果人们都说对了。似乎,在他们眼中,方便罚款的制度才是好制度。于是回想起成龙说过的一句话:“中国人是要管的”,这话当时曾引发板砖一片。但这正好说明,咱们是不需要被“罚”和被“管”的嘛!而且见到执法部门频繁罚款的新闻时,人们又会指责政府“以罚代管”,对罚款表现出咬牙切齿的神态。法律制度,只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,处罚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对于公众来说,守法是常态,受罚是痛苦。因此人们都会极力避免被罚。交通违章行为可能难以避免,但是“在便器之内便溺”,对任何正常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没必要因撒尿问题而交罚单。既然人人都守规则,那么是否意味着规则是多余的呢?显然不是。规则的作用主要是提示人们,某些事情不可为。在国民文明程度较高的许多国家,对乱丢垃圾的行为也有罚款规定,而且罚款比我们这要高得多,但事实上相关规定在这些国家的许多城市也是“零罚单”。不要处处都低估咱们的文明素质,也不要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交了罚单才能迫使国人讲素质。最近《广州日报》所作的“广式排队”系列报道就告诉人们,有些城市的市民素养真的会令你刮目相看。而摒弃“罚”与“管”的思维,或许会让你看到公民自治的前景和魅力所在。